李大钊曾言:“不驰于空想,不骛于虚声”,这亦何尝不是在告诫吾辈青年,当有蹄疾步稳之觉悟,方得行稳致远之结果。
蹄疾和步稳,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偏向其中一方而忽略另一方。然而,蹄疾和步稳并不是哲学的唯物与唯心——对立矛盾,必选其一——而是相辅相成,互为一体的存在。步稳,不是安于现状,更不是裹足不前;蹄疾,不是一心求速,更不是拔苗助长。相反,蹄疾步稳,而是教导众人当该快则快、该慢则慢,疾徐适中、不缓不急,一步一个脚印,踏踏实实,如此,方能行远。
那么,青年为什么要追求蹄疾步稳之精神?
蹄疾步不稳,欲速则不达。君可见,宋人闵其苗之不长,而后揠之,以致苗槁矣;君可见,戊戌变法百日而百旨下,操之过急终惹怒顽固派,一场戊戌政变,浩浩荡荡的维新就此惨然落幕;君亦可见,上世纪日本过度依赖投机活动,高度繁荣背后却是泡沫堆积,一灭而数十年经济萧条。前人前例,不可不鉴,也正是认识到蹄疾步不稳之弊,进入新时代我国毅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,因而稳住一国经济之基。如陈喜年所言“世界和生活从不慌张,慌张的是被世界和生活押解着的每一个人”,不必求速,更不要失稳,蹄疾且步稳,方能远行。
步稳蹄不疾,良机则失之。忆当年,红军飞夺泸定桥,日驰200里抢占良机,金蝉脱壳取得胜利,以此存住精锐力量。若在此时,还在求稳而不求速,步稳而蹄不疾,只怕历史定将重写;看今朝,快速突破,抢占先机,从来都是国家于竞争中立不败之地的重要战略之一,新中国成立至今,我国用七十多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百年所走之路程,从东亚病夫至泱泱大国,绝非一个“稳”可成,这其中必然还要求“速”。稳中求进,当快则快,方能行远。
反观当下,多少人在蹄疾与步稳之间有失偏颇。一面,我们正生活在快节奏时代,互联网普及,短视频爆火,一分钟了解百年之事,过眼却不入脑,思维单一固化,蹄再疾步不稳,安能行远?另一面,自以为“众人皆醉我独醒”,停止前进步伐,沉浸自我世界,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,谁愿做沉舟?谁愿做病树?孔夫子言:“张而不弛,文武弗能也;弛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。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”蹄疾和步稳,又何尝不是如此?若想行远,必当蹄疾步稳,不可偏颇。
风正潮平,自当扬帆破浪;任重道远,更须蹄疾步稳。生于华夏葳蕤蓬勃之时代,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,吾辈青年当牢记,小我融入大我,个人发展关联国家振兴,以蹄疾步稳之姿,助民族行远。
文/陶梦婷
23级文学一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