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文大家论坛”系列学术讲座第222讲 ——散文阅读惯性与诗词文本误读
时间:2021-07-02 12:30:00 访问量:
6月29日下午三点,“人文大家论坛”系列学术讲座第222讲于立言楼B4-1室开讲。清华大学特聘教授、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(原会长)、中华诗词学会顾问、国家图书馆特聘教授、央视“诗词大会”总学术顾问钟振振莅临我院,开展主题为“散文阅读惯性与诗词文本误读”的学术讲座。我院李鸿渊副教授、鲁茜副教授、胡志明副教授、余霞博士以及19级、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部分学生到场聆听。讲座由我院王友胜教授主持。
讲座伊始,钟振振阐述文本阅读的三个要素,即文本解读、艺术分析、审美判断,并指出文本解读有作者定位、读者定位两种类别。他进一步解释,作者定位是指读者以作者为本位,不戴任何有色眼镜而客观冷静地进行解读;读者定位是指读者以自我为本位,用强烈的主观色彩来进行解读;艺术分析是审视作者的写作技术;审美判断是对具体作品做出评价,即作者说得怎么样。钟振振表示,只有达成这三个方面的要求,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的研究才算完整。
钟振振提出散文写作与诗词创作存在三点不同之处,即二者的语言表达、书写策略及表述各有不同,并指出,由于这些差异,许多人用散文的阅读习惯解释诗词时,就很容易出现对诗词文本的误读。随后,钟振振以白居易《燕子楼》(其一)中“燕子楼中霜月夜,秋来只为一人长”、辛弃疾《满江红•江行和杨济翁韵》“英雄事、曹刘敌”、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第二二六首“空观假观第一观,佛言世谛不可乱”、杨万里《初入淮河四绝句》其四“中原父老莫空谈,逢着王人诉不堪”等诗句为例,提出自己与权威注家及流行诗词选注本不同的解释,说明其采用散文的习惯解释诗词,从而造成对诗词文本的误读。
讲座接近尾声,王友胜总结道:“‘诗无达诂’,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可能有着不同解读。钟老师敢于挑战权威,对文学史上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提出全新阐释,这种创新精神、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。我们应当像钟老师那样,练习写作旧体诗词,这样有利于对古典诗词的理解。”在场师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钟振振进行讨论,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。
文/龚珏 王紫云
图/龚珏